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水天一苇

本人博客除极个别特别注明以外,皆为原创作品,欢迎具名转载引用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夫子一哂,哂没多少子路;仲尼一喟,喟出几多陶潜——再读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  

2011-01-11 21:55:35|  分类: 教材分析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【原文】

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。子曰:“以吾一日长乎尔,毋吾以也。居则曰:‘不吾知也!’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”

子路率尔而对曰:“千乘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;由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”

夫子哂之。

“求,尔何如?”

对曰: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,求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足民。如其礼乐,以俟君子。”

“赤,尔何如?”

对曰:“非曰能之,愿学焉。宗庙之事,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”

“点,尔何如?”

鼓瑟希,铿尔,舍瑟而作,对曰:“异乎三子者之撰。”

子曰:“何伤乎?亦各言其志也。”

曰: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

夫子喟然叹曰:“吾与点也。”

三子者出,曾皙后。曾皙曰:“夫三子者之言何如?”

子曰:“亦各言其志也已矣!”

曰:“夫子何哂由也?”

曰:“为国以礼,其言不让,是故哂之。唯求则非邦也与?安见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?唯赤则非邦也与?宗庙会同,非诸侯而何?赤也为之小,孰能为之大?”

心得一:子路等人的出场顺序应该是编者着意安排的。在孔子看来,人各有志,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理想本无可非议,需要褒贬的是一个人的举止、态度。从子路到曾点恰恰按照孔子认可程度的高低来排列,子路第一个明志,轻率而狂妄,为孔子所不容,于是孔子为之一哂。

剩下的三个就没有一个再主动交心了,都是有问才有答。

冉求的回答有一说一,有二说二,不虚夸却也看不出来有什么保留,可以说诚恳沉稳,实事求是,对之,孔子难置肯否。

公西华则要谦恭得多,“非曰能之,愿学焉”甚至可看作谦恭辞令的代名词。公西华做到了孔子所主张的做人要礼让中的“让”字,自会得到孔子的欣赏。

曾皙颇有音乐才华,从容有礼,则做到了孔子所要求的更高的境界——礼,所以就不能不得到孔老师的盛赞了。

心得二:我认为孔子并非赞同曾皙的志趣。一者,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而儒家讲究入世,讲建功立业,孔子怎么会想着超脱尘世,追求逍遥闲适的人生呢?再者,从孔子的“喟然叹”中,可看出孔子赞同曾皙的话实是因为自己周游列国,宣扬自己的治国之道,四处碰壁后的无奈之语。

心得三:现在的很多学生在幼儿园以及上小学时还抢着发言,可到了初、高中,在课堂上就越来越不愿发言了。我认为这跟孔子跟儒家思想两千多年来对中国人的统治是分不开的,说是孔子之过亦有一定道理。子路争抢发言遭孔子“哂”,公西华、曾皙谦恭礼让,甚至不问不答、循循诱导才吐露心胸竟遭孔子赞赏,这不只影响了当时的学子,也影响了以后的学子。

夫子一“哂”,哂没中华学子几许争先的勇气;仲尼一“喟”,喟出华夏历史多少退隐的陶潜

 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5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