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水天一苇

本人博客除极个别特别注明以外,皆为原创作品,欢迎具名转载引用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古诗十九首·涉江采芙蓉》教学设计  

2017-12-11 10:47:00|  分类: 语文教学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古诗十九首

1、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

2、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

3、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

4南朝萧统合收于《文选》中

《古诗十九首》的思想内容:

1、失志伤时、人生无常的感慨。

2、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。

3、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。

学习目标

1.诵读理解诗歌,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画面

2.理解借用意象和对写法婉曲传情达意之妙

第一步:诵读疏通感受

诵读

整体感知:

1、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?

2、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情感?

第二步:意象——情感

诗歌主要借什么意象来表达情感?

芙蓉

涉江采芙蓉,采摘花草送给远方亲人,这一举动在古代诗歌中多有表现 ,它寄托了什么呢?

王维的《相思》:

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

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

《古诗十九首》中的《庭中有奇树》

庭中有奇树,绿叶发华滋。

攀条折其荣,将以遗所思。

馨香盈怀袖,路远莫致之。

此物何足贵,但感别经时。

鲜花香草娇嫩美丽,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,常常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热烈的爱情。古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。 在传统文化中以花草赠亲朋,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、思念、珍惜等感情,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。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而美好的

关于芙蓉这个意象:

芙蓉又叫莲,荷花,芙蕖、菡萏。

1:《爱莲说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 。”——是纯洁的代表。

2谐音,莲子的谐音是怜子,换成今天的话,就是 “()爱你——象征男女爱慕之情。

3芙蓉的谐音是 夫容,表现的是妇人对丈夫的思念。

        第三步:手法——情感

对写法: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模拟的手法。(悬想或主客移位)

对写法又谓之主客移位,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。简单的说,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,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;明明是自己孤单想家,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;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,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……

杜甫 《月夜》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香雾云鬟湿,清辉玉臂寒。何时倚虚幌,双照泪痕干?

诗人从对方设想,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,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尽在其中,写妻子心焦丈夫,正是诗人牵挂妻子,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更为深沉,更为曲折。

——全诗运用对写。

白居易的《邯郸冬至夜思家》

邯郸驿里逢冬至,抱膝灯前影伴身。

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着远行人

前两句写冬至之夜,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。思乡之情,不言而喻。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,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的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。

戎昱的《移家别湖上亭》

好是春风湖上亭,柳条藤蔓系离情。

黄莺久住浑相识,欲别频啼四五声。

作者即将搬家离开湖上亭了,不说自己依恋湖上亭,却说黄莺依恋他。黄莺在这里久住仿佛跟我相识,它见我要离开了,对着我连叫了四五声。

柳永《八声甘州》

       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惟有长江水,无语东流。

  不忍登高临远,望故乡渺邈,归思难收。叹年来踪迹,何事苦淹留?想佳人妆楼颙望,误几回、天际识归舟?争知我,倚栏杆处,正恁凝愁。

画面上,一边是痛苦的妻子,正手拈芙蓉、仰望远天,身后是密密荷叶、红艳荷花,映衬着她飘拂的衣裙,显得那样孤独而凄清;另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,隐现着怅然回望的丈夫的身影,那回眸之间的面容,竟是那般愁苦!两人之间,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。在这样的静寂与苍茫之中,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悲叹:同心而离居,忧伤以终老!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,来自这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内心深处!心心相印却远隔万里,唯有在忧伤中度过本应美好的年华,终此一生了。

才情展示(二选一):

1、散文片段

2、现代诗

课堂小结:诗的境界,就是爱的境界,一首诗,一段情。吟罢《涉江采芙蓉》,心中便充溢着太多的祈盼,盼游子早归,盼亲人团聚,那份爱恋与思念早已把忧伤冲淡,我们祝愿天下有情人终能心相伴、手相牵。

设计教师:张雪荣)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66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